从古至今,若要寻找一位被誉为“谪仙”的人物,非李白莫属。作为诗仙,李白的诗才堪称无敌,纵使千年岁月流转,依然能触动人心,让人感受那份深沉的情感。然而,尽管李白的诗才无可比拟,他的个性与一生依旧充满了争议。历史对于他这位伟大诗人的看法究竟如何?他是凭借阿谀奉承、机巧逢迎才获得一席之地,还是凭真才实学取得了世人的认可?
李白初到长安时,命运可谓十分坎坷。那时候的他,心怀报国理想,带着满腔热血与激情,然而他的诗作并没有受到当时权贵的重视。那些文章和诗篇交上去,往往无法进入唐玄宗的眼帘。这个时期的唐玄宗正沉浸在与杨玉环的爱情之中,朝政大事几乎都要经过权臣高力士的手,才有可能传达到皇帝面前。即便是李白娶了前任宰相的女儿,也依然无法改变他在长安城中的困境。此时的李白,几乎可以说是落魄至极,甚至与街头的地痞流氓交往了起来。此时,已经三十一岁的李白,仍未能有所作为,内心自然充满了悲伤和迷茫,于是他决定离开长安,四处游历,交朋结友。
展开剩余78%经过几年的游历,李白再次选择了求官之路。这一次,他特意为唐玄宗写了一篇赞美他的功德的文章,可惜依然没有得到任何回应。第二年,唐玄宗外出围猎,李白又为其作了一篇新的赞美文章,这一次,他还特意融入了唐玄宗最喜欢的道教文化,然而结果依旧如故,唐玄宗对他的诗歌未作任何回应。面对如此局面,李白不禁开始怀疑:即使是一个有才华的人,也难以得到真正的机会。那么,那些比李白稍逊的人,又该如何在这个封建社会中找到一线生机呢?
无奈之下,李白改变了策略,他将自己创作的诗歌托人送给唐玄宗的妹妹。最终,这一行动成功引起了宫中的关注,李白终于得到了赏识,并开始步入上层社会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遇到了贵人贺知章。贺知章被李白的才华深深折服,当李白将自己的诗集赠送给贺知章后,贺知章不仅为李白的诗才惊叹,还立即将他推荐给了唐玄宗,并称他为“谪仙人”。与此同时,玉真公主也向皇兄推荐了李白,终于让李白进入了唐玄宗的视野。
四十二岁的李白被召进宫时,唐玄宗给予了他极为隆重的接待。唐玄宗亲自下车迎接,看到李白瘦削的面容,他立刻命人赐予李白一些食物,并且特意为李白调制了小料。李白吃饱之后,唐玄宗并没有让他立即作诗,而是与李白聊起了时局。作为一个曾游历各地、阅历丰富的人,李白在此时谈论时政,能够言之有物,令唐玄宗连连点头。虽然我们不知道李白具体谈了些什么,但毫无疑问,他的见解和风度使唐玄宗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李白成功成为了唐玄宗的宠臣之一。
然而,李白进入皇宫后的生活并非如外界所想的那般美好。李白并不习惯宫廷的繁文缛节。刚开始时,他虽然对唐玄宗充满敬畏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逐渐放松了对皇帝的敬意,有时候甚至会因喝酒与朋友聚会而不理会唐玄宗的召唤。在某些场合,李白表现出过于随意和放荡的态度,这让宫中的宦官高力士感到不满。高力士心生嫉恨,利用自己在宫中的人脉,将李白的一些不拘小节的行为夸大其词,逐渐在唐玄宗耳边散布李白的不良形象。
李白的个性虽然潇洒,但他并不适应宫廷的束缚,他更喜欢自由与纵情,长时间的宫廷生活让他感到厌倦。而高力士也趁机联合杨玉环向唐玄宗进言,最终唐玄宗听从了她的建议,将李白赶出了皇宫。失去了宫廷生活的李白,心情反而更加轻松自在。走出皇宫的李白重新恢复了自由,继续游走在京城的宴会和聚会中,每当受到邀请,他都不会错过赴宴的机会,尽情享受美酒与歌舞。
然而,李白的生活并未因此停滞。在离开长安后,他继续四处游历,不仅受到了外地贵人的邀请,还在山东鲁地暂住一段时间。这里,李白与一些儒生有了接触,但他并不喜欢这些学者对自己的轻蔑和讥讽。于是,李白创作了《嘲鲁儒》一诗,以回击那些轻视他的人。
《嘲鲁儒》这首诗犀利地揭露了那些鲁儒的虚伪与迂腐,李白用最直白的语言批评了那些只会死抠古籍、无法应对时局的学者。他不仅用古人典故讽刺鲁儒,还直言这些学者应当回家耕田,而不是空谈书本知识。李白的这首诗一经发表,迅速传开,成为许多人传颂的佳作,因为它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,揭示了那些鲁儒的无能与迂腐。
李白的才华和他的个性,毫无疑问地使他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。他的诗才不仅震撼了唐朝的上层社会,也令后世的文人和百姓深深敬仰。李白虽然在生活中充满了波折,但他那种不拘一格的个性和无畏的态度,使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。
发布于:天津市象泰配资-配资炒股导航-正规合法股票配资平台-在线股票配资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